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真题参考书目大纲复习资料
【初试】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精品资料 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及考研大纲 1.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 ①重点名校:中国古代史 2010-2021 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②重点名校: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说明:本科目没有收集到历年考研真题,赠送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因不同院校真题相似性极高,甚至 部分考题完全相同,建议考生备考过程中认真研究其他院校的考研真题。 2.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①2020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②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说明:考研大纲给出了考试范围及考试内容,是考研出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分清重难点进行针对性复 习的首选资料,本项为免费提供。 二、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资料 3.《中国古代史》考研相关资料 (1)《中国古代史》[笔记+课件+提纲] ①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 PPT 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2)《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古代史》简答题精编。 ③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古代史》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考研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结合考研真题进行的分类 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针对性强,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3)《中国古代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共五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首选。 ③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首选资料。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 页 共 737 页 3.《中国近代史》考研相关资料 (1)《中国近代史》[笔记+提纲] ①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1)《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近代史》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考研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结合考研真题进行的分类 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针对性强,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2)《中国近代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共五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首选。 ③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首选资料。 三、电子版资料全国统一零售价 5.本套考研资料包含以上一、二部分(高清 PDF 电子版,不含教材),全国统一零售价:[¥] 特别说明: ①本套资料由本机构编写组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 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②资料中若有真题及课件为免费赠送,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学校及制作老师,在此对版权所有者表示感谢, 如有异议及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无条件立即处理! 四、2023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 6.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初试参考书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第五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年;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年; 五、本套考研资料适用院系/专业 教育硕士 (1)名词解释(30 分) (2)简答题(40 分) (3)论述题(80 分)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 页 共 737 页 版权声明 编写组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 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 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 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 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 者批评指正。 考研精品资料 第 4 页 共 737 页 目录 【初试】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精品资料 ....................................................................... 1 目录............................................................................................................................................................. 4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备考信息 ............................................................................................. 9 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 9 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招生适用院系及考试题型............................................................................ 9 重点名校:中国古代史 2010-2021 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10 第一篇、2021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10 2021 年扬州大学 645 中国通史考研专业课真题..........................................................................................10 第二篇、2020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11 2020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11 第三篇、2019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13 2019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13 第四篇、2018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15 2018 年河南师范大学 861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15 2018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16 第五篇、2017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17 2017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17 2017 年河南师范大学 861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19 第六篇、2016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20 2016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20 2016 年赣南师范大学 843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22 第七篇、2015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24 2015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24 2015 年西北师范大学 615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26 2015 年河南师范大学 861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27 2015 年赣南师范学院 843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28 第八篇、2014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30 2014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30 2014 年河南师范大学 861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32 2014 年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33 第九篇、2013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39 2013 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39 2013 年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40 2013 年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41 第十篇、2012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48 2012 年河南师范大学 861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48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 页 共 737 页 2012 年北京科技大学 61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49 第十一篇、2011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55 2011 年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55 2011 年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56 第十二篇、2010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57 2010 年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57 重点名校: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62 第一篇、2021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62 2021 年中国计量大学 8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专业课真题.................................................................62 第二篇、2019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63 2019 年赣南师范大学 84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专业课真题.................................................................63 第三篇、2018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64 2018 年江西财经大学 616 中国近现代史 ......................................................................................................64 第四篇、2016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65 2016 年电子科技大学 690 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65 第五篇、2014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66 2014 年中南大学 702 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66 第六篇、2005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68 2005 年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68 2005 年华中师范大学 336 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69 第七篇、2004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71 2004 年华中师范大学 331 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71 第八篇、2003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73 2003 年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73 第九篇、2002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 76 2002 年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76 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77 2020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78 2022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92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笔记...................................................................................102 《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笔记 .................................................................................................................102 第 1 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 200 万年前—前 2070 年) ................................................................................ 10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02 考研核心笔记......................................................................................................................................................102 第 2 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 2070 年~前 1046 年)...................................................... 10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05 考研核心笔记......................................................................................................................................................105 考研精品资料 第 6 页 共 737 页 第 3 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前 1046 年~前 771 年).................................................................... 11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2 考研核心笔记......................................................................................................................................................112 第 4 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 770~前 476 年)............................................................................... 11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9 考研核心笔记......................................................................................................................................................119 第 5 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前 475~前 221 年)............................................................................... 12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4 考研核心笔记......................................................................................................................................................124 第 6 章 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前 221~前 207 年)....................................................................... 12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7 考研核心笔记......................................................................................................................................................127 第 7 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前 2 零 6~25 年) ................................................................ 12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9 考研核心笔记......................................................................................................................................................129 第 8 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14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42 考研核心笔记......................................................................................................................................................142 第 9 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220~581 年)................................................................. 15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52 考研核心笔记......................................................................................................................................................152 第 10 章 隋朝统一帝国和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81~618 年)............................................................... 17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78 考研核心笔记......................................................................................................................................................178 第 11 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618~907 年)................................................................................... 18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81 考研核心笔记......................................................................................................................................................181 第 12 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 年)............................. 18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89 考研核心笔记......................................................................................................................................................189 第 13 章 元朝的大一统.................................................................................................................................. 20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02 考研核心笔记......................................................................................................................................................202 第 14 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 年)....................................................... 21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12 考研核心笔记......................................................................................................................................................212 第 15 章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21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16 考研核心笔记......................................................................................................................................................216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 页 共 737 页 《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笔记 .................................................................................................................233 绪论................................................................................................................................................................... 23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33 考研核心笔记......................................................................................................................................................233 第 1 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3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39 考研核心笔记......................................................................................................................................................239 第 2 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24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46 考研核心笔记......................................................................................................................................................246 第 3 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7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78 考研核心笔记......................................................................................................................................................278 第 4 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28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84 考研核心笔记......................................................................................................................................................284 第 5 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29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99 考研核心笔记......................................................................................................................................................299 第 6 章 辛亥革命............................................................................................................................................ 32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22 考研核心笔记......................................................................................................................................................322 第 7 章 北京政府的统治与近代历史的新趋向............................................................................................ 33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30 考研核心笔记......................................................................................................................................................330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辅导课件...................................................................................358 《中国古代史》考研辅导课件 ....................................................................................................................... 359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复习提纲...................................................................................465 《中国古代史》考研复习提纲 ....................................................................................................................... 465 《中国近代史》考研复习提纲 ....................................................................................................................... 472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527 《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 527 《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 537 《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 549 《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 571 《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 580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题库[仿真+强化+冲刺] .............................................................596 考研精品资料 第 9 页 共 737 页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备考信息 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第五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年;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年; 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招生适用院系及考试题型 教育硕士 (1)名词解释(30 分) (2)简答题(40 分) (3)论述题(80 分)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 页 共 737 页 重点名校:中国古代史 2010-2021 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第一篇、2021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2021 年扬州大学 645 中国通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1 页 共 737 页 第二篇、2020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2020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2 页 共 737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3 页 共 737 页 第三篇、2019 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2019 年扬州大学 646 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考研精品资料 第 62 页 共 737 页 重点名校: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第一篇、2021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2021 年中国计量大学 8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专业课真题 考研精品资料 第 63 页 共 737 页 第二篇、2019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2019 年赣南师范大学 84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专业课真题 考研精品资料 第 64 页 共 737 页 第三篇、2018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2018 年江西财经大学 616 中国近现代史 考研精品资料 第 65 页 共 737 页 第四篇、2016 年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汇编 2016 年电子科技大学 690 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7 页 共 737 页 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8 页 共 737 页 2020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9 页 共 737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80 页 共 737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2 页 共 737 页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笔记 《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笔记 第 1 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 200 万年前—前 2070 年)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 考点: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考点:早期智人(二十万年~五万年前) 考点:母系氏族公社的重要遗址 考点: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中国历史的开端 1.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 相传“天地浑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垂死 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血 泽”,从而创造了天地万物。 其后女娲神“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又令其婚配,自相繁衍。 这样,就出现了人类。起初人类曾蒙受无端的灾祸。“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 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使人类有了幸福的生活。 2.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早在 170 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已发现的猿人遗骸中,“元谋 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是比较重要的。 “元谋猿人”遗址是 1965 年 5 月 1 日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共两枚牙齿化石,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蓝田猿人”1964 年 5 月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发现,为头盖骨化石, 距今约九十多万年(一说五、六十万年,一说八十万年)。“北京猿人”遗址发现于 1927 年,到目前为 止,已出土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个,牙齿 157 枚,还有一些头骨碎片和肢骨。这些化石分属于四十 多个男女老幼的个体,距今约二、三十万年。 当时人们的劳动技能差,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很薄弱,如果不靠集体的力 量无法生存。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过着群居的生活。《礼记·礼运》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 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末有丝麻,衣其羽皮”。 3.早期智人(二十万年~五万年前) 早期智人亦称古人。我国境内的早期智人主要有“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 和“许家窑人”。从体质上来说,早期智人依然保留着猿的部分特征,但头骨变薄,前额增高,嘴巴也没 有猿人那么突出,已更多地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就生活状况而言,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远远超过 了猿人,使用的工具虽然是打制石器,但已有了比较明显的分类。狩猎和采集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有所发展,已经排除了兄妹之间的婚姻。这无疑又是一次进步。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3 页 共 737 页 4.晚期智人(五万年~一万年前) 晚期智人也叫新人。我国境内发现的新人遗址中,比较重要的有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 和山顶洞人。河套人 1922 年发现于内蒙古乌审旗萨拉乌苏河,系一枚小孩齿骨。柳江人 1958 年发现于广 西柳江通天岩洞穴中,有一具完整的头骨。麒麟山人 1956 年在广西来宾麒麟山发现,为老年男性个体的 颅底骨化石。峙峪人,1963 年在山西朔县峙峪发现,有枕骨化石一块。山顶洞人因 1933 年在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山顶洞穴发现而得名,有基本完整的三个头骨(一男二女)和其它骨骼,分属于 8 个男女个体,还 有动物化石及其它文化遗物。经科学测定,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一万八千年前,是晚期智人的代表。 晚期智人在体格上已完全脱离了猿人的特征,与现代人十分相似。他们为人类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 发明了人工取火;一是发明了弓箭。 【核心笔记】母系氏族公社(约一万年及至五千年前) 晚期智人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加,原始群的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实 的需要,因而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氏族公社。氏族公社有母系和父系之分。最先出现的氏族 公社是母系氏族公社。大约在四、五万年前,当由古人进化为新人时,中国原始社会就进入了母系氏族社 会,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距今大约一万年左右时,在考古学上属于中石器时代或属于新石 器时代初期,母系氏族公社向前迈进了一步,到了距现在大约六七千年时,达到了繁荣时期。 1.母系氏族公社的重要遗址 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千余处。这些遗址,主要分展于六个文 化系统:裴里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家浜文化。 2.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祖织 通过这些遗址的布局、遗物的情况和古文献的记载,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出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状 况:(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图腾。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 显然,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 种制度。这种制度,是氏族公社的典型形态。 3.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母系氏族公社阶段,人类的经济生活有较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工具有 了改进。虽然还存在着一些打制工具,但磨制的新石器已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次,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 门。无论是哪一个文化系统都从事农业。再者,出现了原始畜牧业。第四,手工业初见端倪,彩陶制作工 艺相当先进。 【核心笔记】父系氏族公社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领域中,逐渐取代了女子的 主要地位,取得了对经济的支配权,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婚姻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 系氏族社会十分自然地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激进的革命之一,然而又是不流血、 和平的革命。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财富日渐增多,发生了贫富分化,以父权制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 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把原始公社制推到了它的尽头。距今约五千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被父系氏族公社 所取代。所谓父系氏族公社,即指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归父系血缘亲属继承的制度。 1.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址也是十分丰富的,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文化系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这五个系统的文化,基本上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基本面貌。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4 页 共 737 页 2.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状况 在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农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生产工具虽然 仍旧是磨制的石器,但磨制比母系阶段更为精细。家畜饲养业已相当发达。不仅“六畜”齐备,而且数量 较大,其中猪的数量最多。陶器制作技术有很大进步,出现了快轮,炉温达到 1200℃以上。陶窑数量显著 增加。此外,还出现了铜器。手工业与农业已经分离。 3.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1、男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2、生产单位逐渐由氏族向家庭转化, 生活资料的分配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属于全氏族的东西,先分配到家庭,再分配到个人。3、公有制的 原则开始遭到破坏。虽然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但由于生产活动逐渐从以集体为单位转化为以家庭为单位, 事实上造成了公有制解体的趋势。 4.原始社会的解体 在父系氏族公社里,父权家长制家庭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长特别是氏族首领自然拥有支配全 体家族成员的权力,因而使氏族内部日益失去了平等民主的生活:一部分人高高在上,一部分人被奴役, 而且财产的分配也越来越不公平。随着分配不合理现象的发展,私有观念应运而生。私有制产生后,氏族 首领利用职权,占据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劳动果实,而且常常发动对外战争以掠夺财富。战争中的俘虏和本 氏族的一些成员沦为奴隶。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阶级。于是,原始社会解体,人类迈入了文明社会 的门槛。 5.古代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中华民族,在当今包括 56 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体。中国从远古开始就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以 炎、黄为始祖的华夏族为核心,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地域逐渐扩大,人数日益增多。 (1)炎、黄、夷、蛮诸部落的分布和发展 炎帝、黄帝 东夷太昊(伏羲)龙 少昊(风姓)凤 苗蛮 (2)战争 炎黄与蚩尤炎帝与黄帝 黄帝与苗蛮 (3)世袭王权的形成 绝天地通:南正重、火正黎 尧帝禅让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5 页 共 737 页 第 2 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 2070 年~前 1046 年)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考点:夏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考点: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 考点: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考点: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 1.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1)夏王朝的建立 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①夏的源流及其活动区域。夏本来为一个部落联盟的名字,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这个部落联盟 是由夏后氏、有扈氏等十二个姒姓氏族部落组成的。 ②大禹治水与塗山之会。《左传》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禹接受舜禅让的 帝位之后,在部落联盟中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他曾以行天之罚的名义征讨三苗,加强了夏禹的王权。建 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又迁都阳翟(河南禹州市)。会万国于塗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属怀远县 境)。 ③禅让制度的消亡。禹把实权交给了其子启,让启的亲信掌握了许多权力。《战国策》称“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禹死之后,传位给子启。禹的传子宣告了禅让制度的终结,夏王朝产生了。 《礼记·礼运》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选也。”《礼运》篇所 讲的“天下为家”,“世及以为礼”正恰当地表现禹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历史事实,完成了禅 让制向传子制的嬗变。 (2)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带着一些原始社会的痕迹,所建立的奴隶制的世袭的 王权和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 奴隶制形成后,原来的部落首领相继转化为一邦之“君”,所属的父权家长又相继转化为世袭贵族, 充任邦国的官尹。一邦之内的全部田地都为邦君所有,其下的各级贵族之家,又各自分有邑聚或一部分田 地,他们都以役使奴隶耕作为主,这样,就构成了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从夏朝开始,在众多邦国之上, 又建立了统治全国的王朝。形成了王室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的格局,这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基础 之上的奴隶制国家组织形式,而奴隶主贵族的等级制度也是与此相适应的。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关系 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 被统治阶级:在田间劳动的人,通称为“民”。主要有黎民、庶民、庶人、众等,是从事农业生产的 奴隶。妾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同时,还有平民。 职官是建立国家的必要条件,凡建国家者,必有职官。夏王朝建立国家后,也同时建立了与之相应的 政权机构。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史记·夏本纪》曰:夏“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夏代国家政权初创,官制也比较简单。夏王朝的时期,军事和民事还没有分开,长官当既管军事又管 民事。夏朝的官员称为“正。”夏少康曾为有仍氏(今不知何地)“牧正”,为有虞氏(今河南虞城县一 带)“庖正”。 夏王朝建立以后,也随之出现维护国家统治的暴力机构和手段,如刑罚、监狱和军队等。 夏后氏对所属的官长及民众有生杀之权,《国语·鲁语下》云:“昔禹致群神於会稽之山,防风氏后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33 页 共 737 页 《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笔记 绪论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近代史”的由来及起至 考点: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特点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 考点:上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个阶段 考点:研究中国近代史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近代史”的由来及起至 “近代”、“近世”是古老的汉语词汇,早在战国时期的文献《战国策·楚四》和《荀子·非相》中 已分别出现过,主要是指距离每一代活着的人不太远的时代。 20 世纪 30 年代,陈恭禄、蒋廷黻等从西方留学归国的史学家,开始以“近代史”来概括自 1840 年鸦 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历史,并以此来命名自己的史学著作;后来,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与此同时,中共的一些理论家,开始将 1840~1919 年这八十年的历史,定性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历史”;并分别以之作为“中近史”的起至年份,理由是此期间中国革命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领 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 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无产阶级开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中近史的下限应划在 1949 年,理由是应以社会性质来作为 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当时在《历史研究》等史学刊物上都登载了不少讨论文章。到 80 年代,史学界对 此已形成定论,即“中近史”是指 1840—1949 这 110 年的历史。同时,也有人就其开始时间提出了不同 的看法。 上世纪形成“中国近代史”这一历史分期、史学领域和学科的必然性。 “中国近代史”始于 1840 年,比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 年)开始的“世界近代史”晚了 200 年, 怎样看待这一差异?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概念面临的问题: (1)“近代”、“现代”概念的历史相对性; (2)与晚清史、民国史的关系; 【核心笔记】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特点 1.复杂 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既定的方向与速度; 中外新旧各种因素、力量的矛盾与撞击,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挑战、压力和任务; 反侵略与学西方、爱国与自强、守旧与革新、改革与革命、理智与情感、文明与愚昧……众多两难的 选择和时代命题互相交织,使当时的人举步维艰,每向前走一步都面临巨大的困难;也极大地增加了我们 认识、研究、评价这段历史的困难程度。 2.多变 19 世纪 60 年代,李鸿章等人已敏锐感觉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三千年未有之变 局”。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34 页 共 737 页 1920 年前后,陇上名士刘尔炘主持重修兰州五泉山,为万源阁亲撰一联: “向五大洲中静观日后群伦,那个能逃机器劫; 在数千载上便忧天下来世,而今枉费圣人心?” 著名学者陈寅恪也认为,近代是“赤县神州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 近代,中国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各种重要的事件接踵而至,各类历史人物更替的频率 远高于古代,可谓是“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3.深刻 (1)强敌环伺,创巨痛深,险象环生,中华民族一次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英杰辈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英勇抗争,谱写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壮歌; (3)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中努力前行,逐步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由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向 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和市场经济转化、由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转化,艰难地实现“历史时代的转折与 更替”,融入世界的大潮流;并且使自身的文化和传统经受了空前严峻的考验。 总之,“近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轴心时代”的开始和重要组成部分。 4.意义深远 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与桥梁; 对现代和未来中国的发展、演变产生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影响; 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巨大的历史财富和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 也为世界近代历史的演变贡献出一种新的类型和途径; 【核心笔记】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 基本线索,是指该历史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它体现了人们分析、研究和评价一个历史阶段时,所遵循 的一个视角、一种理论范式,并形成了一种话语体系。综观 20 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先后有学 者提出以下几种有影响的“基本线索”说。 (1)两个主要矛盾、两个过程、三次革命高潮说; 毛泽东:《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载《历史研究》1954 年创刊号;《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2)“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四个阶梯说; 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 年第 1 期。 《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1984 年第 2 期。 戚其章:《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点意见》,《历史研究》1985 年第 6 期,主张“太平天国—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便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梯”。 (3)“资本主义酝酿、发生和发展”这一条主线与“两个过程”结合说; 夏东元:《110 年中国近代史应以戊戌变法为分段线》,《历史研究》1989 年第 4 期。 (4)“近代化”或“现代化”说; 徐泰来主编《新编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1938 年版。 (5)“新陈代谢说”;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 年第 3 期。 (6)西方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范式转变; 冲击—回应框架(上世纪 30、40 年代) 传统—近代框架(上世纪 50、60 年代) 帝国主义框架(上世纪 60、70 年代)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35 页 共 737 页 走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史(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 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史范式转移的重要启示。 【核心笔记】上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个阶段 1.清末民初的萌芽期 维新派反思变法失败对近代社会的认识,如《戊戌政变记》、《李鸿章传》等;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近代社会的认识,如孙中山等人的著作; 立宪派对近代社会的认识,如梁启超等人的著作; 新文化运动中各派对近代社会的认识。 2.20~40 年代的初创期 梁启超先生对近代学术史、思想史、政治史的研究; 一批史学家从学术角度入手,开始系统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如肖一山(《清代通史》下卷)、陈恭禄 (《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1938 年版)、李剑农(《中 国近百年政治史》)等。 罗尔纲、简又文等对天地会、太平天国史等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 故宫博物院、燕京学社等机构对明清档案的初步整理和出版工作等。 费孝通、李安宅等社会学家对近代中国农村问题和民族地区的研究。 同时,共产党的理论家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们也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国 近代历史,为正确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如 1922 年 7 月,共产党“二大”的《宣言》中提出:“帝国主义列强在这 80 年侵略中国时期之内, 中国已是事实上变成他们共同的殖民地了,中国人民是倒悬于他们欲壑无底的巨吻中间。”而中国社会, 当时“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政治方面还是处于军阀官僚的封建制度 把持之下”。 毛泽东、彭湃等人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阶级的分析,瞿秋白、李达、王 亚南等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等的研究。 毛泽东在 30、40 年代又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许多文章,一方面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等做出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提出许多观 点和理论,对后来的近代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号召全党重视对近代历史的研究,分 别组织力量,研究近百年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对近代史研究的兴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许多学者响应这一号召,开始了中国近代专门史和通史的研究工作。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范文澜《中 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1945 年在延安出版)、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1947 年出版),华岗 对近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何干之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研究,陈翰笙等人组织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及其刊物 《中国农村》(1934.10~1943.6)对农村经济的研究等等。 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近代历史研究已开始形成专门的学科,在进行资料搜集、整理的同时,已有不 少学者分别运用不同的理论指导,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当时的研究与当时的政治实 践关系密切,强调实用性和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关注。这些也从不同方面对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较为复杂的 影响。 3.发展期(1950~1966 年)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政治因素和实际需要,近代史研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主要成就有四: (1)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队伍和机构 1950 年中国科学院一成立,即设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由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任所长; 各高校历史系均设立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和相应的专门研究机构,将近代史列为基础课,一批著名史学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36 页 共 737 页 家转而研究近代史,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从事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召开各种学术会议,组织大型的研究工程等…… (2)资料整理工作成就显著 由中国史学会组织,范文澜、翦伯赞、徐特立、邵循正等著名史学家牵头并亲自参与,从 50 年代初 陆续编纂出版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大型资料集,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 民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等 十个专题,共 2000 多万字,汇集各种图书资料近 3000 种(仅在西方,就有数万人以这套资料为基础进行 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文革后,又陆续出版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北洋军阀》和《中法战争》、《中 日战争》的续编。 中科院经济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包括《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为 孙毓棠编、第二辑为汪敬虞编、第三辑为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为李文治编,第 二、三、四辑为章有义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彭泽益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姚 贤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宓汝成编)等; “近代中国海关资料丛刊”的出版; 明清档案馆所编专题性的档案资料选编; 罗尔纲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史资料丛刊续编》; 其他各种地方性、专业性档案资料的整理、出版; 全国和地方政协编纂的各类文史资料…… 近代中外人士有关著述的整理、翻译和出版等等。 (3)一些专题性研究有较大进展 据统计,从 1950~1978 年底,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共发表近代史文章 4000 多篇,其中有关太平天国的 文章约占一半,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约占 1/4。 该时期研究的重点是政治史,尤其是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反帝爱国运动等。 (4)近代通史性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上下(1958 年版,40 余万字) 戴逸《中国近代史》(60 年代初出版) 翦伯赞《中国历史纲要》第四册 郭沫若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册 该时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就明显,但问题也很多,主要有: 一是政治因素严重干扰学术研究 1951 年毛泽东《评电影<武训传>》; 60 年代初对“忠王不忠”的讨论; “阶级斗争为纲”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电影<清宫秘史>》与“文革” 二是以论代史,用历史诠释既定的理论; 三是以阶级划线,对近代的历史人物、事件或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 对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的一味拔高,对统治阶级和外部因素的全面否定、批判,如对曾、左、李的研 究(《汉奸卖国贼曾国藩的一生》等)。 四是研究的领域相对狭窄,许多重要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甚至不如 30、40 年代。 4.兴盛期(1978 年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以及改革开放 的伟大实践,近代史研究也同样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前的繁荣,其标 志有: (1)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理论和思想上有了较大的突破 从初期的回到马克思主义,批判、反思左的错误和影响;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58 页 共 737 页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辅导课件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59 页 共 737 页 《中国古代史》考研辅导课件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60 页 共 737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61 页 共 737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465 页 共 737 页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考研复习提纲 考研精品资料 第 466 页 共 737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467 页 共 737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468 页 共 737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27 页 共 737 页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 《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1. 督抚 【答案】明清省级地方官名。总督、巡抚在明朝时中央临时派往地方的差遣官,清朝成为常驻各省的 最高军政长官。总督一般统辖两个以上省的军政和民政,也有单辖一省的(如直隶、四川);而巡抚一般 只统辖一省。总督、巡抚并无上下统属关系,直接向皇帝负责,有着权力制衡作用。总督、巡抚均为独任, 辅佐人员有参与机要的幕友,即承办具体事务的六房书吏。 2. 侯景之乱 【答案】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梁武帝长期优容士族的结果,使统治集团中贪残、 侈靡、轻视武备之风日益严重,吏治极端黑暗,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这就给侯景之乱的得逞以可乘之机。 原为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戍卒的侯景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梁武帝不顾多数朝臣的反对,纳 降侯景,封为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548 年侯景发动叛乱,梁朝贵族乘机发展势力。侯景之乱, 江南社会遭空前浩劫。东晋以来经营数百年而形成的三大经济文化中心,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士族门阀 在此次战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过 程。 3. 八旗制 【答案】八旗制度是满洲早期的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其户口编制大致如下: 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佐领)、五牛录编为一甲喇(参领),五甲喇编为一固山,每个固山各有黄、白、 红、蓝颜色做旗帜,因此汉语把固山译为旗。原先人少,只分四固山,以后人口增多,又增加四固山,在 原来旗帜周围镶一道边,即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合起来称为八固山,即八旗,约六七万人,出则为 兵,入则为民。 4. 井田制 【答案】所谓井田制有两层含义。一是田地的形状。一般田地由于中有阡陌、沟渠、道路,将田地分 割为若干方块,很像井字形。因之井是田地的象形字,简化则为田。二是经营田地的方式,也就是剥削方 式。西周时期的田地都属于国家,都可以叫做“公田”,这是广义的“公田”。而分到土地的贵族往往又 把田地分为两类,一类为私田,再分割成小块,分配给一家一户农奴耕种,收获的产品归农奴所有。另一 类为“公田”,即狭义的“公田”,贵族们则驱使农奴无偿地代耕这部分公田,其实质是一种劳役地租形 态。公私田的分配,儒家理想化的描述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便是对井田制最形象的描述,但这种分配不过是儒家理想化的设想,未必是 真实情况,但其中反映出来的劳役地租剥削方式却是当时的实情。 5. 支移与折变 【答案】支移是宋代赋税输纳方式之一,实际上是赋税与劳役相结合的又一种两税加税名目。赋税输 纳有固定的地点、仓库;而以有余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始行于河北、河东和 陕西等路,以便充实边境军储。折变也是宋赋税输纳办法之一,实际上成为一种加税名目。征科赋税有固 定物品,官府根据一时所需,变而取之,谓之折变。按照规定,折变并用评估,使其值轻重相当,且以纳 月上旬时估中价准折,实际上却往往增取其值,亏损人户。 6. 弭兵之会 【答案】春秋时代,先后召开过两次“弭兵”会议。公元前 579 年,由宋国执政华元发起,约合晋、 楚,于宋相会,订立了彼此不使用武力,互相救助危难,共同讨伐违命诸侯的盟约。结果,订约不到三年,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28 页 共 737 页 公元前 575 年,晋、楚战于鄢陵,公元前 557 年,又战于湛阪。随后晋楚两国陷于内忧外患,小国更渴望 和平。一时间,弭兵成为大势所趋。公元前 546 年,楚、晋、齐、秦、鲁、郑、卫、宋、许、陈、蔡、匠、 邪、曹等 14 个国在宋都(河南商丘)西门举行了弭兵大会。晋、楚两大国利用弭兵会议,以牺牲中小国 利益的办法,瓜分了霸权,形成了均势。虽然如此,弭兵会议的举行,为小国赢得了比较安定的和平环境。 此后 40 多年中,中原战争大为减少。 7. 海上之盟 【答案】女真建国后,日益强大,宋徽宗得知后,派人取道海上出使金朝,共商攻打辽朝之计。宣和 二年(1120 年),宋金订立所谓“海上之盟”。双方商定:北宋和金从南北两方同时夹攻辽,金兵攻辽的 中京大定府,攻取辽长城以北州县;宋兵攻辽的燕京析津府。灭辽以后,烟云诸州归宋;北宋原来每年给 辽的银河绢如数给予金朝。 8. 庆历和议 【答案】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方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 茶三万斤;重新开放保安军、高平寨榷场,恢复民间贸易往来。宋夏基本维持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 加强 9. 夏商周断代工程 【答案】近年来,在夏商周史研究中,还需提到的是夏商周断代,特别是西周年代学的研究。由于自 西周共和以前无确切纪年,造成我国文明初史若明若暗。长期以来,人们对武王克商之年开展攻关,但各 种认识分歧甚大。“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聘任李学勤、仇土华、李 伯谦、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组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权威专家 200 多人,就工程九大课题的 36 个专题开展联合攻关。该工程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西周确定比较准确年代;商代后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 代;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年代框架;夏代提出基本年代框架。该工程从 1996 年 5 月启动到 2000 年 11 月,历时四年多时间,终于向世人公布了一份三代年表。这份年表虽不能说是最后结论,但无疑代表了当 今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关于武王克商之年,专题组提出公元前 1050 年至前 1020 年之间可作为武王克商年的参考范围,具体 有前 1046 年、前 1044 年、前 1027 年三个方案。西周积年有 257 年、270 余年、277 年等不同说法,另外 专家组还推算出商代始年为前 1598 年,夏代始年为前 2069 年(前 2071 年),取其近似值,估定为前 2070 年,正好在工程考古测年所取得的夏年始年范围内。 10.晚明的宫廷三案 【答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蓟州人张差持枣木棍闯进慈庆宫门,击伤守门宦官,欲 谋害太子朱常洛,为宦官所执。刑部主事王之采审实,事与郑贵妃有关。史称“梃击案”。万历四十八年 七月,神宗死,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不久,光宗患痢疾。郑贵妃指使太监进泻药,鸿肿寺丞李可灼 又进“红丸”,光宗服后去世,廷臣大哗,史称“红丸案”。光宗死后,李选侍仍居乾清宫,她是郑贵妃 的同伙,欲挟太子朱由校擅权。吏部尚书周嘉漠、御史左光斗等上疏,请李选侍移宫,离开太子,史称“移 宫案”。 11.九品中正制 【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 年(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其办法是:选择“贤有鉴 识”的中央官吏兼任本州、本郡、本县的大中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散处在各地的士人,作出“品”、 “状”,供吏部选官参考。共分九品,分别高下,故名。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 革的结果。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才德标准逐渐被 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 面。此制到北魏河阴之变后,完全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29 页 共 737 页 12.海上之盟 【答案】金朝占领东京州县后,同辽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和谈。此时,北宋君臣也欲借助金朝军力灭辽, 收回燕云失地。于是自政和七年(1117)始宋多次遣使。重和元年(1118)八月,宋使马政自登州渡海使 金,以买马为名,初议夹攻,金亦遣使至宋。宣和二年(1120),和议成,史称“海上之盟”。 13.更戌法 【答案】更戍法,由京城轮流出戍外地,隶属部署司者,称“驻泊”,隶属各州者,称“屯驻”,因 某地粮草价贱,即暂往该地驻扎,称“就粮”。实行更戍法,主要是为防范军队与地方,武将与军士之间 发生密切的关系,威胁皇权。后又陆续在各地设置就粮禁军,作为地方军,不回驻京城,但也实行更戍法。 北宋初还实行内外相制的办法:以一半兵力驻守京师,一半兵力轮流出戍外地。由于就粮禁军的不断增设, 到宋仁宗时,开封禁军仅为南北方各地就粮禁军之半,即使如此,开封兵力仍比任何一路多得多,也足以 内外相制。 14.七国之乱 【答案】汉初汉高祖分封同姓王,旨在以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 的势力日益膨胀,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这些诸侯王日益骄横,文帝和景帝采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和削藩等措施压制诸侯王国。景帝前元三年(前 154 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国举兵叛乱。景帝派 周亚夫率大军反击,三个月后,七国之乱被平定,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的打击。 15.主户和客户 【答案】宋代的一种户籍制度。宋代户籍制度主要分为:一、按身份地位划分为官户和民户;二、按 居住地点划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三、按有无私有土地产权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指有私有土地产权, 向政府缴纳两税的人户,客户是没有任何私有土地、佃种别人土地的劳动者,又称“佃户”。北宋时期,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乡村客户主要是租种地主的土地,租佃契约关系因此得到较大发展。佃农购买土地后, 即可自立户名,成为国家的税户。 16.假名公田 【答案】东汉初期,由于人口锐减,各地有大片荒芜无主的“公田”。东汉朝廷除了将这些“公田” 的一部分赐给功臣贵族外,主要用于“赋民”或“假民”耕种。“赋”与“赐”同义,即给予。赋民公田, 就是将国家所有土地给予贫民耕种。接受赋田的农民,也就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成为按法令独立向国家 缴纳租税的自耕农。接受假田的贫民,在性质上变成了国家的佃农,向国家缴纳赋税。朝廷有时给予粮种、 耕牛加以扶植。东汉初期实行赋民公田或假民公田之策,目的都在于解决破产农民无地耕种的问题,东汉 在明帝、章帝时期多为赋民公田,和帝、安帝时期多行假民公田。 17.百家争鸣 【答案】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 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百家争鸣”反映 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 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春秋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 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 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着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 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30 页 共 737 页 18.圩田 【答案】北宋时,农民尽可能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垦农田。南宋仅在五十年内,各地 兴建或修复较大的水利工程,如潭州(今湖南长沙)的龟塘,可溉田万顷;兴元府(今陕西汉中)的山河堰, 溉田九千三百三十多顷;镇江府练湖的七十二源,溉田在万顷以上。江东路不少州县也盛行圩田。太平州 (今安徽当涂)的耕地,圩田十居八九。浙西路围田相望,据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统计,这一千四百八十 多所。淀山湖四周被围垦几十万亩。两宋在东南地区兴修圩田、围田之类,实际上即是对低洼地的改造与 垦殖。 19.大明律 【答案】《大明律》,是中国明朝法令条例,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而详 细制定而成。共分 30 卷,篇目有名例一卷,包括五刑、十恶、八议,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 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 460 条。这种以六部分作六律总目的编排方式,是承《元典章》 而来的,与《唐律》面目已不尽相同,在内容上也较《唐律》有许多变更。又增加了“奸党”一条,这是 前代所没有的。在量刑上大抵是罪轻者更为减轻,罪重者更为加重。刑法上,《大明律》渊源于《唐律》, 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大明律》未规定的酷法漤刑也层出不穷。至于锦衣卫的“诏狱”杀人最 惨,为害最甚。其后又有东厂、西厂、内厂相继设立,酷刑峻法,愈演愈烈,直到明亡。 《大明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虽然以《唐律》为蓝本,但在 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发展。在形式上,结构更为合理,文字更为简明;在内容上,经济、军事、行政、诉讼 方面的立法更为充实;在定罪判刑上﹐体现了“世轻世重”,“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原则,事关典礼 及风俗教化等事,定罪较轻;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定罪较重。其律文结构和量刑原则对《大清律》 有较大影响。 20.牧野之战 【答案】正当商纣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时,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 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国,经孟津渡过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 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临阵倒戈。牧野一战,商朝 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朝灭亡。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 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 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 意义。 21.共和行政 【答案】国人暴动发生后,宗周一片混乱。于是召公、周公临时主持政事,收拾残局,号称“共和行 政”,这是《史记·周本纪》的说法。古本《纪年》则说国人暴动后,厉王躲在彘邑不敢返回都城。在这 种情况下,朝政由名叫和者的卫国诸侯管理。是年共和元年,即公元前 841 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 纪年的开始。 22.周公东征 【答案】周武王灭商以后,对商的残余势力实行羁縻政策。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为诸侯,利用他统 治商的遗民。又将商的王畿地区划分为三个部分:自殷(今河南安阳)以东为卫,由管叔鲜驻守;殷都以 西为墉,由蔡叔度驻守;殷都以北为部邶,由霍叔处驻守。三叔都是武王之弟,其任务是监督武庚和商的 遗民,史称“三监”。 克殷后两年,武王病,后二年而崩,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管叔、蔡叔等贵族 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企图,对周公极为不满,散布流言,认为周公将不利于年幼的成王,武庚见有机可 乘,便拉拢管叔、蔡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熊、盈、薄姑等部,起兵反周,局势一度非常严峻。周公 协调好内部关系后,亲领大军东征。他首先集中兵力诛灭武庚势力,又杀死管叔,流放蔡叔,至此消灭了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96 页 共 737 页 2023 年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考研题库[仿真+强化+冲刺] 宝鸡文理学院 814 历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五套模拟题 2023 年中国古代史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 一、名词解释 1. 祖逖北伐 【答案】祖逖(266~321 年),字士稚,是东晋初年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永嘉五年(311) 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甘苦与共,被推为流 徒的首领。上书司马睿,力请北伐。建兴元年(313),司马睿以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予一千 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作为北伐物资,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九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军 纪严明,自奉俭约,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太兴四年(321),晋元帝司马睿 派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祖逖。东晋内乱爆发, 北伐难成,祖逖忧愤死于雍丘。他收复的土地又被石勒攻占。 2. 二里头文化 【答案】文献中夏人活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豫西和晋南,其中又以河南的洛阳平原以及登封、禹州 一带和山西西南部汾水中下游一带为中心。考古工作者在上述地区发现了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 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以河南僵师二里头遗址和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襄汾县陶寺遗址 的内涵比较典型,被分别命名为“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类型”、“陶寺类型”。疑古派的夏朝子虚乌 有的极端观点被考古发现推翻。据测定,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 2395 年到公元前 1625 年之间。 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有两座宫殿遗址、青铜器和玉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属于早期阶段,造型简单、质 朴无文,其种类有爵、戚、戈、刀等。玉器有钺、戈、璋、刀、琮、圭等,这些青铜器和玉器中不少属于 礼器和祭器,应该是当时“礼仪以为纪”的反映。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并没有揭开夏王朝的所有谜团,仅仅 是我们认识远古社会的开始。 3. 七国之乱 【答案】汉初汉高祖分封同姓王,旨在以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 的势力日益膨胀,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这些诸侯王日益骄横,文帝和景帝采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和削藩等措施压制诸侯王国。景帝前元三年(前 154 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国举兵叛乱。景帝派 周亚夫率大军反击,三个月后,七国之乱被平定,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的打击。 4. 谶纬之学 【答案】在汉代统治者的倡导之下,谶纬神学非常盛行。谶是一种宗教性的神秘预言,又称谶语,以 之预测吉凶,因通常配有图,故又叫图谶。古人多用于政治斗争中,如秦始皇晚年,卢生奏《录图书》说: 亡秦者胡。纬是相对于经而言,指用图谶等神秘含意解释儒家经典,又称为“纬书”。实际上,谶纬神学 是古代的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政治宣传心理学,以此为谋求权力者或已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大造舆论, 从而收服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证明其权力的合理性。谶纬神学在西汉末年的哀、平之际大兴,在王莽 与刘秀的推波助澜之下,到东汉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本来,董仲舒以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附会儒家 经义,提出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使儒家学说宗教化。谶纬之学的盛行,更使得儒家学说神秘化。 5. 假名公田 【答案】东汉初期,由于人口锐减,各地有大片荒芜无主的“公田”。东汉朝廷除了将这些“公田” 的一部分赐给功臣贵族外,主要用于“赋民”或“假民”耕种。“赋”与“赐”同义,即给予。赋民公田, 就是将国家所有土地给予贫民耕种。接受赋田的农民,也就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成为按法令独立向国家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97 页 共 737 页 缴纳租税的自耕农。接受假田的贫民,在性质上变成了国家的佃农,向国家缴纳赋税。朝廷有时给予粮种、 耕牛加以扶植。东汉初期实行赋民公田或假民公田之策,目的都在于解决破产农民无地耕种的问题,东汉 在明帝、章帝时期多为赋民公田,和帝、安帝时期多行假民公田。 6. 《过秦论》 【答案】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代表作,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 《过秦论》。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过秦论》主 旨在于分析“秦之过”,旧分上中下三篇,其实本是一篇,最广为流传的《过秦论》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 它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 篇,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后的种种过失。中篇指出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本来处在很 好的形势中,但秦始皇并没有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反而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时,也不能改 正原先的过失,终致国家倾覆。《过秦论》的下篇后部分,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诸侯并起,豪俊相立” 的时候,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 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也可以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但是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 导致上下“雍闭”,子婴孤立无亲,终于不免灭亡的命运。 二、简答题 7. 试析东晋南朝时期门阀衰败的原因。 【答案】由于南朝时期家族关系的变化,门阀大土地所有制也由宗族所有向家族所有转化,财富的分 散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使门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魏晋以来,门阀长期拥有政治特权。 到了南朝,士族虽然夸耀门第,自视清高,但实际上已经腐化堕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逐渐丧失了统治 能力。于是庶族出身的人便以武职为升官的阶梯,在立了军功、掌握军权之后,进而取得政权。刘裕出身 寒门,掌权后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军政实权,重用寒门。宋、刘、梁、陈四朝,军政实权,均由寒人掌握, 门阀士族独揽朝政的局面被打破。侯景之乱中,京都大族被消灭殆尽。 8. 清朝设置了哪些特别行政区?采取了哪些不同于内地的管理办法? 【答案】清代在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设特别行政区,加以行政管理。其中在东北 地区,清朝先后设置盛京内大臣、奉天将军、宁古塔昂邦章京、宁古塔将军及黑龙江将军等,对这一广大 地区进行管理。 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同时在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乌里雅苏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及西宁(今属青海)等地所设将军、参赞大臣等官员,作为特派大员,掌管本地区军政大权。有关蒙古重 要事务,则由中央理藩院具体掌管。 在维族地区,设总理回务札萨克郡王掌管。各地大小伯克等官员,归中央派驻的伊犁(驻今新疆霍城) 将军、喀什噶尔(驻今新疆喀什)参赞大臣及领队大臣等统辖。 在西藏,清中央设置的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具有同等权力和地位。噶布伦以下各级官员,皆归驻藏 大臣管辖。 后,陆续改土归流。 9. 试析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答案】宋明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以儒学的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 想,是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宋代儒士解经,大都不顾旧有传注,往往抛弃 传统的训诂义疏,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因此被称为“性命义理之学”,简称“理学”。由于 宋儒认为这种理学是经孔子、子思、孟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他们自己则继承了孔孟的道统,因此又 称为“道学”。理学的今本特征是注重义理。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等,以他们为代表的理学思想流派合 称为“程朱理学”。此外,还有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他们以“心学”的形式同程朱理学展开辩论。理学 以道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功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 目标。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明末至清代,理学受到了批判,逐渐走向没落。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98 页 共 737 页 10.太和九年(485 年)十月北魏发布均田诏令,其主要内容是? 【答案】(1)男子年 15 以上受露田(只种谷物)40 亩,妇人 20 亩。为了轮种,露田加倍或加双倍 授给。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 (2)百姓原有土地为桑田,桑田为世业,不在还授之列。每人 20 亩。初受田时,无桑田者,依制受 田;不足者,依制补足;多余者将多余部分充作倍田。非桑之乡给麻田,男子 10 亩,女子 5 亩。 (3)奴婢受田与良人同。耕牛 1 头受田 30 亩,限 4 牛。 (4)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为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 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公田”或“职分田”。 11.庆历和议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答案】和议规定: (1)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为夏国主; (2)宋方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 (3)重新开放保安军、高平寨榷场,恢复民间贸易往来。 影响: (1)西夏的青白盐和汉族的茶、布、谷物在市场流通。 (2)汉族的先进文化传入西夏,西夏的歌舞也传到内地。 (3)在以后的 20 多年里,宋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和开发边疆地区。 12.汉武帝财政政策改革措施及后果评议 【答案】(1)统一货币。为了解决私人铸劣钱营利造成的币制紊乱的问题,汉武帝推行“王锡钱”。 “五嫌钱”质量较好,私铸无利可图,从而收到了统一钱币的效果。 (2)盐铁官营,中央政府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官,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利润为国家所 有。 (3)实行均输、平准。均输法就是设立均输官,由均输官到各郡国收购物资,易地出售,辗转交换, 最后把中央所需货物运回长安。平准法是在大司农之下设立平准官。用官物在市场上随物价涨落贵卖贱买 以营利。实行均输和平准的措施,使得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贩运商和投机商 也无利可图。 (4)实行算缗告缗就是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规定凡揭发者,奖给所没 收财产之一半,叫做告缗。这些改革措施推行之后,政府府库得到充实,商人受到沉重打击,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加强。 三、论述题 13.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举要。 【答案】明代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 新着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 到来。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着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二拍” 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 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在这些作品里,强调人的感情和人 的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悖的。这是充满生命 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识的体现。“三言”中的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 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它的刊行,推动了短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 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 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但从总的艺术魅力来说,它比“三言”差得多。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99 页 共 737 页 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清朝文化专制的高压下,以妖狐鬼怪表寓意。《聊斋志异》文笔流 畅,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几百字的短文能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艺 术性。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非常广泛,包括秀才、 举人、进士、翰林、大小官吏、劣绅、八股选家、斗方名士,兼及江湖侠客、卜医星相。在他笔下,“儒 林”围绕功名富贵而互相勾结、吹捧、敲诈,礼、义、廉、耻等一概“绝灭”。 曹雪芹的《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成书于 18 世纪,是一部杰出的古典长篇小说。全书 120 回, 前 80 回为曹雪芹所作,后 40 回为高鹗续写。《红楼梦》以描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中心线 索,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具体解剖了贾府这个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及原因。它结构严谨, 语言精练、清新,所描绘的各种人物情态如生,跃然纸上,《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 最高峰。 14.论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答案】清初出现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为代表的许多杰出学者。他们经历了明末农 民大起义和清兵入关的变乱时代,身受亡国破家之难,认识到明王朝的腐败和王学左派的空疏,以犀利的 笔锋、奔放的热情,宣扬经世务实的思想,治学严谨,勇于创新,阐发了深刻而新颖的政治观点、哲学观 点,开创了与宋明理学相对立的新思潮、新学风。 顾炎武力挽狂澜,反对空谈、倡导实学。他所关注的是地理沿革、文字音韵等各类有用的学问,并把 它运用到儒家经典的解释。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倡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成为后世朴学的始祖。但他比乾 嘉学派高明、搞综合学问、以博大为特色,并不钻牛角尖;乾嘉学派不敢过问政治,他大胆地从现实政治 出发研究学问,求学是为了经世致用。 黄宗羲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明亡后,撰写明史,总结历史经验。他的最大贡献是民主思想, 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提倡百家 争鸣。 王夫之抗清失败后隐居着书,清算传统文化与思想,成为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从各种角度批判王守 仁与朱熹,在理与气的关系上,强调气;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行,反对知行合一、以知代行的观点。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对现实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他们大多数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健笔凌云,激 扬风气,尽情鞭挞末世的诸多弊端,提出新颖的见解,使当时的思想界十分活跃。 15.试比较西汉全盛时代与盛唐时代的繁荣之间的异同之处。 【答案】相同之处:首先,这两个王朝建立之前,都有着一个短暂的统一的王朝,并且经历了一个小 小的分裂。而他们都是在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的一方霸主,最终统一天下。两朝都汲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 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才能得天下,得民心。两朝的都是在一翻战乱后建立,百姓伤亡破多,农业生产 破坏严重,人口极度减少。所以两朝前期的几个君主都是采用了修养生息的政策,鼓励生产,减少赋税, 增加人口。比如汉朝的汉文帝和汉景帝采用道家无为的思想开启的“文景之治”。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 观之治”。凭借前期这两个“治世”的基础,汉唐中期分别出现了汉武帝盛世和唐玄宗开元盛世,无论文 治还是武功,二者都臻于汉唐极盛。 汉代全盛时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了中国到西亚及欧洲、非洲交往的通道, 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除了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让中国同世界紧密相连。先有张骞出使 西域各国,虽然是为了北击匈奴,保护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生产,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同外国的贸易, 民族融合。中国内地的丝绸、铁器、陶瓷等生产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域地区,西域的农作物、文化艺术 也传入了中国。而到了唐代,丝绸之路有了更大的发展。唐代著名僧人玄奘,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到达印 度,带回了 650 多部佛经。唐代的造船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船更加坚实牢固,经得起更大的风浪,以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对外交流更加频繁。 两个朝代在经济的全盛时期也是军事的全盛时期。汉代鼎盛时期的一代君王汉武帝北击匈奴,取得巨 大的成功,他连衡西域各国,内外夹击匈奴,基本遏制了匈奴对中原的侵略。武帝还出兵西南夷和东北、试读已结束 激活后可查看剩余未读页数!
点这里查询各专业24复试25初试考研资料
网友留言(0 条)